在做吃的这点上,我向来不吝惜时间。
比如之前在知乎看到一篇生滚粥的文章,心里痒痒,第二天就买来材料,按照文章里的做法,再用自己的做法,前前后后做了6-7次,每次都要4-5个小时,好在结果都非常令人满意。
生滚粥里的肉类,大多依靠粥本身温度烫熟——越是软绵顺滑的粥,保温效果越好,也越能「贴」在肉上,形成一层膜,减少肉里水分流失,所以肉自然也会更鲜、更嫩。
换句话来说,你得先熬一份好粥底,它会让粥里的肉更好吃;粥底熬好了肉更好吃了,两两相加,才会是一份精彩的生滚粥。
相信我,多花点儿时间煲一锅粥,绝对是值得的。
生滚皮蛋粥
米:约g
油:共2汤匙
盐、白胡椒:各一撮
淀粉:1茶匙
姜:指甲盖大小一片
皮蛋:1-2个
肉:适量(见后文)
不少专门店会用两种(甚至以上)米熬粥,有不同优点的米相辅相成,熬出的粥自然更精彩。我用了我这的本地米和一小把糯米——本地米属籼米,稻香味浓,但是直链淀粉含量高,粘性小,熬煮不易成糊,所以需要一些糯米的帮助。两种米的比例大约是8:2。
洗干净米之后,放进水里,浸泡1小时以上↓
图里的油是一下脑抽放的,请忽略掉…
浸泡结束后,捞出滤干,淋半汤匙油拌匀,静置1小时——这叫腌米。
油吸收热量的能力大大高于水,淋油拌匀静置后,油会分布于米的表面和内部,加速热的传递。
锅里烧一份水,重量是米的15倍左右,烧水的时候没事干,可以把皮蛋切了↓
水烧开再倒入腌好的米。
刚放入米时,米会下沉,需要用汤勺稍微搅拌,避免糊底。
加热到一定程度,米吸水后体积变得更大,同时淀粉析出,随着沸腾上下翻动。保持这样的火力就好,沸腾带来的振动,会像一个不断在锅里搅拌的勺子。
喏,大概是这样
锅里保持着上方的沸腾的状态至少15分钟,转最小火,加盖,开始「煲」。
非常难给出「煲」所需要的精确时间——与锅的材质、保温能力、米的种类、火的大小以及你翻动搅拌的频率息息相关。
举例来说,我用的这口锅,加内外盖,小火一小时左右关火,再焖半小时左右;但是用另一口锅,就得加盖小火2个半小时…
你得用眼睛看。大概到下面这种程度↓
米已经成为絮状,淀粉已经很好地糊化,与水融合在了一块——已经是一锅很精彩的粥了,拿出来喝一点儿问题没有。负责任地说,这种程度的粥,你在外面已经很难很难买到了。
用高压锅可以减少时间,但是因为高温高压且熬煮时间不足,总是没有慢慢熬出来的香甜。很多粥店的粥看起来不错,喝一口就露馅:完全没有米香。
盖上盖子,继续保持最小火,我们先把肉处理一下。
生滚粥,肉的选择很多,猪牛鸡肉最容易入手,猪牛肩部的肉挺好(我这叫梅头肉,好像就是潮汕火锅里的上脑?),肥瘦适中,鲜嫩弹牙;鸡腿放在粥里的存在感有些太强,鸡胸很不错↓
一定记得,把鸡胸上的薄膜和脂肪撕掉+切掉。它们不仅不好吃,还是腥味来源之一。
一锅粥最多用半块鸡胸就好,就算你爱吃肉也别放太多。太多肉会破坏粥里味道的平衡。还有就是,你的粥烫不熟那么多肉…
猪肉牛肉切得厚一些,可以保持一定口感,而鸡胸切太厚容易柴,得切成薄薄的一片↓
尽你所能,切得越薄越好
「XX怎么切?」
「我切不好XX怎么办?」
「多切多练。」
姜切丝,鸡胸和淀粉、盐、白胡椒还有1汤匙油,再加1汤匙清水抓匀,腌10分钟。
姜和白胡椒,不仅仅是为了去腥。它们与粥的搭配程度,我给5颗星,并且不怕它们骄傲。
腌好肉之后,转大火,锅里粥烧到滚烫时关火,倒入鸡胸,用筷子不断画圈圈,目的不是为了诅咒谁,是为了把鸡肉划散。
划散后,静置30秒,让鸡胸安静地受热↓
小心点
开大火烧粥时,粥太稠可能会溅出
把皮蛋倒进锅里,搅匀。
皮蛋在腌肉时就放进锅里煮,可以让粥更香浓,缺点是会稍微影响粥的卖相。
然后你就得到了一碗粥,花了4-5个小时的这碗粥,敢与外面大多数所谓粥店相抗衡,并且绝不会输。
想喝粥,又想偷懒,除了用上面提到的高压锅,当然也有其它办法:把米洗好,清水泡半小时,一块儿冷冻。想吃粥时加水煮,半小时不到就能成粥,十分方便,适合时间不多的朋友。
但是,熬粥这事,方便和好吃里,你总要做做取舍——没有了慢工,出不来细活。偷懒熬的粥,永远出不来这种胶稠感↓
更何况,做你喜欢吃的东西,我才不会偷懒~
好吃好玩好做的菜谱,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