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X博士”(ID:doctorx),已获得转载授权
又到毕业季了。
你带着3分不舍、3分忐忑、4分期待离开了大学校园——作为一个20多岁的人,你再也不用挤食堂、憋宿舍了,独立的社会人生活即将开始。
刚毕业的你,像非洲大草原上迁徙的野牛,尥起你的jio,向着祖国某几个特定的地理区域,speedup。
来到新城市,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呢?
租房。
起初你会觉得,终于可以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了,excited!
但是,此刻你并不知道,粗糙的现实正在悄悄打磨着你美妙的想象力。
拿北京举例。
在刚来到北京的时候,幻想与实际之间的差别,是宏观与微观的差别。
因为此时的北京,在你的认知里并不是一座真正的城市,而是一个由历史组成的文化概念。
在你的想象里,北京的地图是一张情怀卷轴。
你觉得你会漫步在南锣鼓巷,去海碗居就蒜吃碗炸酱面。
穿着vans,向北钻进水立方,向南踏进天坛。
周末在呼朋唤友,三里屯、、小西天走一走,三联韬奋、清华北大里熏陶一熏陶,牛街簋街吃一吃,dada、糖果、德云社里燥一燥。
在伺机在这些场景里结识点艺术家、学术分子、潮男、美食家等朋友。
在想象中,totally融入一种大都会生活,完美。
老北京文化地图
所以在找房的初期阶段,你会期待着:
住进北新桥或者东四十条的老胡同里,在夜晚打开窗户,就着月光喝下一瓶大绿棒子。
偶尔还能钻上屋顶,像李天然或者马小*。
就算房子的装潢不太好,至少也得有《春光乍泄》那种色调。旧,但是美。
但实际上,这种邪不压正的文艺小炮生活想象,在踏进租房门店的那一刻,就物化为紧锁的眉头。
你的北京地图从此开始坍缩。
而你第一个忠实的朋友不是什么潮男、学者、摇滚酷女孩。
而是身材精瘦、短发、一身西服配白衬衫的中介小哥。
当你走进房屋中介的门店,前台会拿出一个纸杯,从饮水机的冷水口给你接一杯农夫山泉,然后他会对你说:
哥\姐,咱们不建议您住胡同哈。老胡同条件都挺差的,采光不好,各方面都不行,不信我给您看看照片。
然后你就会看到,照片里有一个昆池岩那样黑乎乎的小过道,两边是低矮小房。
小房里没有厕所,墙面发*,灶台和洗手池呈现出板结油腻的质感。
热水器和淋浴头,在做饭的煤气罐旁边。
老且窄
破且暗
冲向美好生活的公子和公举们,是万万不会住在这里的。
看到你的吃瘪的表情,中介会微微一笑,神情中吐露着欣慰:这就对料,听人劝吃饱饭。
接着说:
哥\姐,您想租个什么价位的?咱们这有不少房源,这套就刚登记,也还有个次卧没租出去,离地铁站5分钟,通透敞亮......现在用车带您去看看呗,晚了就租出去了。
你想着,反正有车,就去看看吧也不花钱,于是同意了。
谁知,中介推出了一辆轱辘像两个甜甜圈那么大的小电动车,跟你说:
上来。
于是,男生会绷紧腹肌,别扭地跨坐在后排,女生会手足无措,扭捏地侧坐在后排。
甜蜜蜜的相反苦哈哈
你和中介,你们就这样一前一后,吱吱嘎嘎地飞驰在通往幸福生活的青年路,或宋庄路,或东三环南路上。
他,狠狠地扭动油门;你,死死地抓住靠背。任凭马路边缘的坑洼,像特级厨师颠勺那样将你们翻炒。
对于文化学者和三俩天停留的游客:北京是鸟巢、长城、胡同、雍和宫、什刹海、北大清华。
对于商业巨子们:北京是cbd、中关村、望京soho、亮马桥。
但,就是在这辆忽忽悠悠的小车上,你终于知道了北京地图到底是什么。
对于你我打工揾食的:北京是青年路社区、双井社区、百子湾社区、大望路社区、天通苑社区……鳞次栉比,秩序井然。
中介小伙带着哥或者姐风驰电掣,大手一挥和你精准讲解北京的地理:
“这片社区太好了,楼下有两家便利蜂,三家水果店,一个大型沃尔玛,步行十五分钟就是朝阳大悦城,周末能看个电影啥的”
什么能住,什么不能住
你不会经常从后海畅游到景山,但会经常走过常通路,右拐钻进华联购物中心,在多乐之日下血本买上一个肉松卷,出门左转,望着Costa门前的椰子潮男,一路向东。
你也不会经常出入城南,涉猎北京小吃,因为豆汁儿配焦圈,自虐又local,你大概率会秒吐。
虽然你从中介的话语中了解到什么是北京,但你仍然会觉得他们很烦,保持距离。
因为中介们总是要加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