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鸡胸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杀鸡是最好的项目制学习
TUhjnbcbe - 2020/11/13 9:22:00

本文来自我喜欢了很多年的亲子作家蔡颖卿,选自她3月刚出版的新书《安定的妈妈有力量》,各大图书电商已经有货。

我看完她文中这一章节后,第一冒出来的念头是“杀鸡原来是非常好的项目制学习”,于是就拿来做了文章标题。因为这段实在是非常受用,特意摘录与大家分享。之前我还写过一篇:煎个鸡蛋能开什么花儿?,据读者反映是被标题埋没的好文章,也讲了家务为何重要,以及家务如何做,可以戳红字对照着读。

喜欢蔡颖卿,也在公号上不止一次推荐过。其实她的书大多讲的生活美学、如何在家务中教养,比较相似,但每出一本我都会找来看——因为她的笔触平和安定,总能让我掩卷沉思。

当整个环境都弥漫着焦虑的氛围,看她的书你会觉得“只要学会好好生活,人生的境遇不会差,成绩只是生活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当大家习惯于看各种吐槽文解压,她的文字始终是积极向上的,面对同样鸡零狗碎的生活,她有更柔软的身段去接纳,也有更坚韧的态度去面对。

这正是我们很多人所缺乏的,包括我自己。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在吉隆坡演讲,因活动行程排得很紧,无法在抵达时安排出时间接受采访,主办单位于是请我以信件回答两家报社的采访。不约而同的是,不同报社的记者却同时问道:“孩子在厨房到底可以学到什么?”

回顾人类的发展,无论哪一个时代或世界的哪一个角落,都是先求“生存”再求“幸福”。又因自古以来多数社会是以“家”为最小单位,因此这些能力就被称为“家事能力”,它包含了完成食饱、衣暖、居安、行便的各种能力。

我的原生家庭看重儿女生存的能力与自创幸福的目标,因此很早就对我们的家事施以全面的教育。我因为在家事中有过长时间的磨练,规模又从小演进到大,所以自认很深刻地了解到任何事,从计划到实现都需要能力、时间与耐力三种条件。

生活在全球化之后的十二月,食物虽然依旧是这个欢愉月份的象征,但烤鸡已不像过去那样地稀罕难得了。凡是取得太方便的事物,就很难以“需要”去教育一个人。但我自己童年坐在小板凳上仔细处理一只鸡的经验,仍历历在目,我相信那些思考在许多不自觉的时候,早已转化为我去处理其他难题的基本经验了。

我的姐姐长我五岁,今年已过六十,我们之间还有两个哥哥。从小家事都由四个孩子密切分工,彼此合作。母亲的论点是,责任只有规模的大小,而没有阶段性。我们每个孩子每天都有自己的家事责任要完成,没有人可以拿课业来当不做家务的挡箭牌。母亲也不希望我们只负责一样工作,自私地自扫门前雪,所以采轮替换工的方法,唯有如此,彼此才能代劳。

年节或重要客人来的时候,我们才会杀鸡。通常,这工作是由姐姐跟我从头收拾到尾。当我们姐妹在厨房为食物而忙碌时,哥哥们就上高下低,进行家中的大扫除。在我的印象中,我们的工作很多,却不像现在的手足同工那样地爱斗嘴或打闹。我们是真正需要工作进度来应付生活的所需,而现在孩子的家事教育却已转为一种可有可无的体验,因此很难成功。

姐姐会先把整只鸡放在热水中烫毛,之后再由我做容易一点的拔毛工作,然后她就去收拾热水锅等较危险的事。记得我们在做这些事之前,是从善后工作回头推想的,想好了应做的准备才动手。我们绝不会把鸡毛随地丢了再来冲洗,而是先把畚箕放好,畚箕上铺了报纸,再坐下来拔鸡毛。

烫鸡时,姐姐说,鸡的不同部位要烫到不同程度才好处理,比如说:鸡爪如果烫不够,脚趾上的松皮鳞片就难以脱落;姐姐是妈妈教的,于是我就仔细听从大姐对我的教导。我们也得在工作中动足脑筋以节省时间:先快速大致处理大片的羽毛,再用小夹子仔细巡视未尽的根管与细毛。我们连内脏都要处理的,所以我知道,鸡胗剖开后,如果连膜去掉,就不用先拿去砂粒与残食。现在,当我看到有些人先除渣、再洗净剥膜,就觉得这是无须浪费的两次工。

有没有必要以处理一只整鸡当家事教材,见仁见智。我想如果取材如此,它的意义是在于用“处理一件困难工作”来建立有效工序的思维,而不是非要学会这道料理。当然,借此机会也可以让孩子了解过去时日中,凡事亲力亲为的生活景况。

我曾在童年透过要处理一只鸡、一大只活章鱼而了解很多处事的条理。所以,有时候,我也喜欢让孩子去面对这种真实的生活。有些大男孩只在看到一块干干净净的鸡胸就脸色苍白到蹲了下来;有些女孩却在面对一整只鸡的时候没有尖叫,而在聚精会神中了解,“勇敢”就是把怕得要命化为有目标、平稳行动的艺术。

另外推荐一篇文章,来自少年商学院,戳:孩子在家开展PBL实战攻略,里面介绍了不少如何把一项家务当成一个“项目制学习”的机会来操作。

我自己最近在思考筹谋一件事,也是来自于蔡颖卿这本书的提示。她说:

我小的时候,总是非常期待父母在家宴客。虽然我们的家宴分为孩子也能同桌共食,和只有大人上席用餐的两种。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母亲都让我们一起做准备工作,这些经验除了把我们训练成与母亲同工时很有默契的能干小助手之外,并在不同的参与资格中,认识了人际关系应有的位置。场合、年龄与合宜的表现,如果不透过如此真实的教导,进退得宜的教养很难落实。

……

家庭聚会如果能邀约孩子一起制作食物,当然会有更美好的互动。无论是多小的孩子,只要成人愿意耐下心来思考所有食物制作的过程,一定能找到适合的工作请他们帮忙。这不但可以使聚会的气氛欢乐融洽,也不必另外挪出时间、使出精神来镇压他们。我常看到小朋友因为无聊而不断喧闹,有时制止不住了,成人发怒。原本高高兴兴要开一场宴会的心情,却在混乱中暴躁起来,这是多么矛盾的状况。

看完这两段,我发给了关系要好的邻居朋友,商量着我们是否可以轮流在家做简单的家宴,孩子和大人们都可以社交,孩子还可以帮助打下手——一堆人在一起,往往比一家人在一起,让孩子更起劲。同时我也打算在家慢慢让松参与到更多的厨房工作中来。

最后用蔡颖卿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母亲必得是柔软、坚韧的,那是我们已有的天份,却等待在生活中磨练的功课。

如果戳到你,欢迎点右下角“在看”,每一次点赞和转发,都是对认真写字者的鼓励。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杀鸡是最好的项目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