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电影《你好,李焕英》爆火,有笑有泪,赚足口碑。其实,在年就有同样故事内核的小品,这是一个似曾相识。
似曾相识并非因为什么抄袭问题。小品和电影一样,都是贾玲写的,是改编自她自己的人生和情感故事。
讲的是女主角穿越回去,与年轻的母亲做朋友。故事很简单,但电影爆火的原因主要还是贾玲对母亲深厚且真实的情感,触动人,而且,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似曾相识的还有我自己的经验。
我曾无数次想象,我的妈妈,年轻时是怎样的?脑海中编织出各种各样的画面。甚至热衷于,设计不同的人生路径。
如果她当初没有当兵会怎样?
会当老师吆喝学生,还是成为白手起家的商人?
那个不同的人生轨迹里,还会有我吗?
在想象和讨论中,我和妈妈哈哈大笑。
人生没有如果,那些经历让她成为了她,独一无二的妈妈。
在我这里,妈妈是最好玩和可爱的,完全长在了我笑点上。而她在别人眼里并不是这样的形象。这也许这就是专属于我们之间的默契吧。
第三个似曾相识是去年看《红头发的N》里面,有类似的一篇文章(图)。
女儿好奇母亲年轻时在做什么、想什么?有没有过焦虑呢?
结果发现,这代人的焦虑和母亲那个年代的生存焦虑相比,不值一提。
这些似曾相识和不约而同,不是巧合,而是情感链接造就的。与之相比,血脉相连倒还是其次。只有在情感上与父母建立了真正亲密的联系,才会想要探寻他们的年轻时代吧。
贾玲电影《你好,李焕英》表达的是贾玲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我自己和妈妈的相处像好朋友,《红头发的N》里女儿与母亲的感情也很好。
这样的亲密关系未必每个人都有,但每个人都会珍惜和向往。而且,亲情话题始终能广泛触动人心,而且是人心里面柔软的那个地方。这也是贾玲电影《你好,李焕英》爆火的原因之一。
这里提到的《红头发的N》,是一部韩国治愈系插画书,虽然讲工作和个人成长的东西比较多,但涉及到家庭和亲情的部分也挺有共鸣的。
摘录一些我喜欢的金句:
妈妈总会将好吃的鸡腿让给子女们吃,我们不妨也向她撒一些善意的谎言:“妈,你不知道我最近为了减肥只吃鸡胸肉吗?”
假如父母的一生并不是为我而活,那么我心中的负担会轻很多。……我真希望全天下的父母不要在一心只为自己的子女而活,我希望他们不要再牺牲自己的人生,我希望他们以后只为自己而活。
直到白发苍苍,妈妈和女儿始终在吵吵闹闹,争论不休。
渐渐的我厌倦了这样的争吵,梦想有一天能够独立生活,而真正离家之后,我却发现我们母女之间不仅没有疏远,反而变得更加亲近。……果然父母和子女更适合“异地恋”。
只有生过孩子的人才能懂得妈妈的心思;只有参加了工作的人才能理解爸爸的苦衷。
我可以心甘情愿的付出,但若是将我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即使对方是我的家人,我也不能轻易释怀。
平时很少会想起,但受了委屈首先想到的就是她,像充电器一样的存在,她的名字叫妈妈。
小时候是爸爸拉着我的手到处转悠,如今则换我拉着爸爸的手到处转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