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冬泳英雄舍身救人”可贵在哪
近日,64岁冬泳队员陈忠贵勇救落水青年,献出生命的英雄事迹,让武汉三镇为之感动。英雄牺牲之后,多年来频繁冒险参与志愿救援、“拿命搏命”的长江冬泳队受到关注。平凡人的至善让江城在悲恸中不断收获感动。(11月25日《湖北》)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不管是武汉还是外地,很多人都在为救人牺牲的冬泳英雄陈忠贵的离去默默哀悼。与陈忠贵一起的救援志愿队队员们,面对暗流汹涌也有怕和后怕,但听到呼救声,救人就成了忍不住的本能。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可贵的遇人危难时施以援手的本能,就是虽有后怕但仍无畏的坚守,就是点滴爱和温暖的传递。 凡人善举,好人常在,伴随着人类的出现,就一直相伴相生而存在;好人,从来都是社会的主流,也必须是社会的主流。陈忠贵和队友们频繁冒险参与志愿救援,他们的坚持让全国人民感动。救人,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一番理性衡量。个人利害和道德行为之间,他听从了良心的召唤,选择了后者。“拿命搏命”,哪怕付出生命,也依然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更加难得。 曾几何时,受消费主义的冲击,个人的行为有一种泛经济化的倾向。小朋友爱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刻意的渲染夸张,让韩寒用“犬儒主义”的糟点,抓住了民的眼球,电影大卖。刻意将社会的冷漠化渲染、扩张,让经济理性被放大,仿佛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大生意场,所有价值都被化约为成本收益的核算,亏了就是不值。至于是非、对错层面,则想办法虚置掉,一味趋利避害,追逐精致利己。再完美的拍摄手法,也拍不出真实的人生。 孰不知,这种见义勇为、敢于牺牲的场景,在湖北屡屡呈现--水流湍急的长江边,两现大学生人梯救人;潜江小学劫持学生事件发生时,女老师抢当人质;“舍己勇士”陈四平……点滴汇聚,终成江海;平常善举,写就“荆楚楷模”。 湖北,一座有着浓浓平民味的中部大省。看似“家常”、随意,而在其背后,热肠、善良、悲悯之心、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果敢,又构成了荆楚人民性格的另一面。城市是每个人的,秩序和安全感也是每个人的,因此每个人都有责任力所能及地去呵护这种良好的秩序和安全感。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学雷锋大可不必上升到玄之又玄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样的终极之问,不管是邻里守望相助,还是长江边的日久坚持的善举、义举,当事人甚至未必意识到自己就是在"学雷锋",而是一种道德、使命感的本能驱动。 见人有难,当仁不让地救助,是文明社会的理想状态。文明不是软的,文明不是虚的,文明大厦的落成,离不开“冬泳英雄”陈忠贵们的英勇付出。凡人善举,贵在坚持。“冬泳英雄”们1年多救起200人,他们的坚持,让身上的浩然正气,流光溢彩,让文明闪亮。这股正气定能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照亮世人选定自己人生文明方向,用自己的理想与智慧,为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大厦贡献力量。 西湖
: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