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鸡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婴幼儿佝偻病的防治 [复制链接]

1#

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失常,导致长骨干骺端和骨组织矿化不全,以致骨骼发生病变,这一疾病的高危人群是2岁以内(尤其是3~18个月的)婴幼儿。

近年来,重度佝偻病的发病率逐年降低,但是北方佝偻病患病率高于南方,轻、中度佝偻病发病率仍较高。可以在体检时发现,也可能首发表现为低钙惊厥、生长迟缓、萎靡、易激惹或者婴儿期易于发生呼吸道感染。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本病在临床上可分期如下:

1初期

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多汗、枕秃等。此期常无骨骼病变,骨骼X线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

2激期

常见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有明显的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症状。骨骼改变可见颅骨软化(6个月内婴儿),方颅,手(足)镯,肋串珠,肋软骨沟,鸡胸,O型腿或X型腿等体征。

3恢复期

以上任何期经治疗或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

4后遗症期

多见于2岁以后的儿童。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如O型腿、X型腿、鸡胸等。

佝偻病会影响小儿骨骼的生长,对智力产生影响,免疫力低下,所以临床中需要引起重视。

婴幼儿佝偻病的预防很关键,应从胎儿期就开始预防,孕妇应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促进钙质的合成,饮食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孕妇可于妊娠后3个月补充维生素D-U/d,同时服用钙剂。

如有条件,孕妇应监测血25-OH-D浓度,存在维生素D缺乏时应给予维生素D治疗,使血25-OH-D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

婴幼儿期应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是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最简便、有效的措施,如面部(避免阳光直接晒到眼睛)、手臂、腿、臀部等。

晒太阳的时间逐渐增多,平均户外活动应在1-2h/d。虽然日光照射对预防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至关重要,但是过量日光照射亦影响儿童健康。

提醒特别是6个月的小婴儿应避开正午时间,避免日光直射。尽量选择夏季早晨或午后晒太阳,这个时段的紫外线不仅有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而且对皮肤的伤害较小,避免10:00-16:00的太阳照射。

此外,婴儿出生应该尽早?开始补充维生素D-U/d,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可适当调整剂量。一般可不加服钙剂,但对有低钙抽搐史或以淀粉为主食者补给适量的钙剂是必要的。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属于高危人群,出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U/d。连用3个月后改为-U/d。

确诊为佝偻病的婴幼儿应尽早治疗,治疗目的在于提高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控制病情,防止骨骼畸形。

首先,生活上应该合理饮食和坚持晒太阳(6个月以下避免直晒)。

其次,患儿还需要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活动期口服维生素D-0U/d,连服1个月后,改为-U/d,如有条件,应监测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及25-OH-D水平。口服困难或腹泻等影响吸收时,可采用大剂量突击疗法,肌注维生素D15-30万U(3.75-7.5mg)/次,1个月后维生素D再以-U/d维持。用药应随访,1个月后如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时应考虑其他疾病、注意鉴别。

再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在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给予适量的钙剂,对改善症状、促进骨骼发育是有益的。同时调整膳食结构,增加膳食钙的摄入。

此外,对于严重的骨骼畸形,可采取外科手术矫正畸形。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